2018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解读

发布日期:2018-10-15 浏览次数:1886

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 2018 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表明,今年来,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录得持续增长,信用卡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。今年银行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 39% 至 22.7 万亿元,银行卡渗透率环比提升 0.05 个百分点至 48.97% 。

blob

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七大趋势

一、高端市场仍需稳固,低端市场争相挖掘

有研究表明,目前高端持卡人的消费贡献度是普通客户的20倍以上,因此高端客户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拓展的必争之地。

二、营销渠道更加多元化,品牌效应更加明显

2012年,建设银行在业内首创手机快捷办卡模式,标志着银行信用卡营销渠道的进一步革新。随后的事实也证明,银行正从人工发卡模式逐步向网络营销模式转型。

三、营销理念转变,精细化营销已成趋势

2003~2012年,我国信用卡业务进入粗放式发展阶段,这种模式助长了信用卡“以卡养卡”行为的滋生,许多信用卡成为了“睡眠卡”,不仅增加了银行的成本负担,还使客户承受了不必要的潜在损失。现今营销理念已经转变,精细化营销已成趋势。

四、盈利模式转变,分期收入与商户回佣收入成主角

总体来看,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包括四类:利息收入、商户回佣收入、分期收入和其他收入(包括罚息收入、年费收入、提现费等)。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,银行信用卡利息收入将逐渐被分期收入和商户回佣收入所取代。

五、卡载体日渐式微,无卡支付趋势明显

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年轻客户逐渐向线上转移,网点客户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。在此背景下,虚拟信用卡顺势而为,直接面向年轻网络消费客群精准营销。虚拟信用卡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新消费金融创新的一次巨大革命,改变了传统信用卡的运营模式。未来,信用卡卡基支付市场将进一步萎缩,无卡支付的发展态势将更加迅猛,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将随之发生质的飞跃。

六、信息技术助推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

信息技术能在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两方面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。首先,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含客户基本资料、社交网络、交易行为、信用记录等大量信息。其次,信息技术能为银行信用卡业务稳健经营提供保障。信息技术应用能在信用卡客户风险评估、监测与预警等方面提供支持。

auto_1821.png

七、“场景+金融”是未来竞争焦点

场景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枢纽。正如目前所见,“场景+金融”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竞争的重点领域。通过“场景+金融”,银行可以避免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脱钩,从而快速响应及匹配交易对手。金融消费将由以产品职能为中心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转变。这种内生式的驱动模式将引导银行经营理念、市场角色以及经营模式的根本改变。可以预见,信用卡业务乃至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C2B需求拉动模式将成为新常态,“场景+金融”仍将是信用卡市场竞争的焦点。

信用卡业务发展新机遇

在信用卡1.0时代,银行主要将信用卡视为支付工具,始终围绕提升支付效率做文章,不断优化人与支付的关系;到了信用卡2.0时代,银行开始注重跨界合作,通过信用卡连接大量消费场景,构建人、支付、消费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关系;而未来的信用卡3.0时代,银行将意识到金融服务体验与扩大消费、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互动关系,并将极致金融服务体验嵌入大量消费支付场景,重塑人、支付、消费、金融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。

信用卡为代表的市场参与主体正通过支付、产品、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,为年轻人带来更新鲜好玩的场景消费体验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以场景触发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。在消费主力年轻化、竞争日趋激烈的信用消费市场,从场景获客,并依托场景提高用户体验是新的竞争机遇。卡爸爸信用卡管家主导运营核心业务 “智能还款+无卡支付”,旨在为用户提供最优质和最便捷的无卡支付服务。

未来信用卡市场发展将走向实卡虚拟化、支付无卡化以及消费场景化。实卡虚拟化,也就是虚拟信用卡,是通过即时授信和空中发卡来完成整个发卡过程,客户只要带着移动终端,如手机、手环等就能完成支付。目前,广发、中行、建行都已相继推出 虚拟信用卡业务。